requestId:6868cedf551462.1453261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8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時,中共云南省委書記、云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中共云南省委副書記、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阮成發介紹“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云南答卷”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共云南省委書記、云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先生,中共云南省委副書記、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阮成發先生,請他們圍繞“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云南答卷”這個題目和大家做個介紹,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我們有請陳豪書記做介紹。

2019-08-12 09:50:45

陳豪: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這里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4800萬云南各族人民,對大家對云南的關心,表示衷心感謝!

云南是祖國西南的璀璨明珠,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170萬年前,人類的遠祖元謀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近代以來,為開發、建設、保衛祖國西南邊疆,為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云南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1950年2月,云南實現和平解放,云南歷史也翻開嶄新的一頁。1951年元旦,云南世居26個民族的代表在普洱專區會盟立誓、刻石銘碑:“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云南各族人民踐行誓言,矢志不渝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與新中國共奮進,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擺脫封閉、走向開放,擺脫落后、走向進步,經濟發展翻天覆地、城鄉面貌滄桑巨變、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闊步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要求我們“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全省上下始終牢記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凝心聚力,共同奮斗,努力交出一份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云南答卷。

2019-08-12 10:00:04

陳豪: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經濟總量從居全國第24位升至2018年全國第20位,達到近1.8萬億元,地方公共財政總收入達到3700多億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205倍和1988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2%,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扎實推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198公里,鐵路運營里程達3856公里(高鐵運營里程1026公里),通航運營機場15個,航線實現昆明至東南亞國家首都全覆蓋,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滇中引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能源網絡貫通城市和農村,互聯網全面覆蓋,物流網絡加快建設,長期制約云南發展的瓶頸正在打破。堅持“兩型三化”(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產業發展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新興產業培包養網育,形成了電力、煙草、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產業以及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云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逐步增強。

2019-08-12 10:05:07

陳豪:

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邁出新步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把民族工作融入全省發展大局,著力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地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斷進步、極大改善,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從原始生產生活狀態一步千年,跨越到社會主義,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民族地區主要發展指標年均增幅多年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包養網。把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行動計劃,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萬人減少至2018年底的86.5萬人。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已率先實現整族脫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獨龍族鄉親給總書記寄去感恩信,其他直過民族也將在2020年以前實現擺脫貧困的千年夢想。深入推進民族文化強省建設,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把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與現代生活融合交織,加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深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程,動員和組織各方面力量共創共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保持和發展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團結之花開遍七彩云南。

2019-08-12 10:06:48

陳豪:

生態文明建設開創新局面。云南是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我們以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為目標,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以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保護修復等為重點的8個標志性戰役,積極開展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和綠色創建,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出臺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推進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美麗景區、美麗湖泊建設。2012年包養到2018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從50.03%提高包養到60.3%,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一直在98%以上,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明顯改善,撫仙湖、瀘沽湖水質保持Ⅰ類,洱海水質2015年以來持續保持優良,滇池水質從劣Ⅴ類轉變為Ⅳ類、為30年來最好水平,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美麗云南深入人心、包養網落實行動。

2019-08-12 10:07:44

陳豪:

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展現新氣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部署,對內深化與長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區域、京津冀、粵港澳等區域交流合作,對外與南亞東南亞地區加強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扎實推進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完善內聯外通紐帶功能,實施樞紐戰略,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云南與國際國內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合作包養網質量越來越高、合作天地愈加寬廣、合作內涵愈加豐富。我們與9個國家建立11個雙邊多邊地方合作機制,建成7大類18個開放合作功能區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等重包養點開放平臺,跨境人民幣業務覆蓋境外9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包養引進省外到位資金3.8萬億元。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一部手機辦事通”、“一顆印章管審批”全面推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之路越走越寬廣,有力增強了發展動力和活力。

2019-08-12 10:08:26

陳豪:

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強。我們堅持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貫徹執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怒江州、迪慶州、昭通市等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縣,“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扎扎實實開展、取得決定性成效。2013年至2018年,全省有70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068個貧困村出列、4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年底的21.7%下降到5.39%,2020年將如期全面完成脫貧任務,云南各族人民將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順應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投入、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建機制、促公平,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續得到加強。群眾收入水平不斷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1950年的117.6元增至2018年的3.35萬元、增長283.7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1952年的47.5元增至2018年的1.08萬元、增長225.7倍,實現縣域義包養網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全面達標,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懷,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019-08-12 10:10:02

陳豪:

回溯新時代云南的每一點變化、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我們將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接續奮斗、永不停步,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績,促進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我先就云南總體情況作這些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非常樂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9-08-12 10:12:44

胡凱紅:

謝謝陳書記,現在開包養網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機構。

2019-08-12 10:13:38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前段時間,習總書記給云南貢山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也是習總書記給云南提出的“三個定位”之一,請問你們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

2019-08-12 10:17:19

陳豪:

謝謝中央電視總臺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4月10日給獨龍江鄉鄉親的回信,對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表達了祝賀,同時又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極大地鼓舞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的信心和決心。獨龍族整族脫貧是云南脫貧攻堅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一個縮影,獨龍江鄉的發展巨變,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也充分表明了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的正確。

云南有1590萬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共有8個民族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140個民族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云南民族工作,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1月考察云南時,要求云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囑托,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越來越堅定。

2019-08-12 10:18:29

陳豪:

具體來說,我們有三方面的重點工作,始終抓住不放:

一是始終堅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正確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云南省委和各級黨委始終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牢固樹立“不抓民族工作的領導干部不稱職,抓不好民族工作的領導干部也不稱職”的觀念,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民族工作的方針,完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地推動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二是始終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把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我們把民族地區發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中,加快民族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轉型,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迪慶州怒江州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對深度貧困地區、“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邊境民族地區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強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公共服務,推動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現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增幅多年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區財政支出占全省的41%以上,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萬人減少至2018年底的86.5萬人,27個貧困自治縣已有14個順利摘帽。我們有3個少數民族整族脫貧。

三是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作為生命線來守護,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我們繼承和發揚我省各民族團結向黨的光榮傳統,牢記民族團結誓詞,堅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之花在云嶺大地上到處開放,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了美滿姻緣,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同時,我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等主題宣包養網傳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成為我們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

總之,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把民族團結進步始終作為我們的工作主題,把民族關系始終作為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把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始終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努力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各方面工作。謝謝。

2019-08-12 10:18:47

人民日報記者: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宣布啟動生物締約方大會第15次大會的籌備工作,我們知道會議將在2020年在昆明舉行,請問目前云南的籌備工作進展如何?另外,我們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方面有什么新舉措?謝謝。

2019-08-12 10:40:41

阮成發:

謝謝人民日報記者對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和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殷殷囑托,希望云南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這也是省委省政府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是我們對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具體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力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堅決守護好云南包養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良田沃土。具體講在三大保衛戰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首先是打好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云成為云南包養的“標配”,成為一種常態。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全面開展工業包養網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工作,全省清潔能源電量占比達到90%以上,提前淘汰了近15萬輛黃標車。在全國率先在云南范圍內提前供應國六(B)成品油,去年全省地級以上的城市優良質量天數占比達到了98.9%,居全國第一。

二是打好碧水保衛戰,讓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成為鑲嵌在中國大地上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以革命性的舉措推動湖泊的保護治理,首先是轉變觀念,實現了“4個徹底轉變”,徹底轉變“環湖造城、環湖布局”的發展模式,徹底轉變“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徹底轉變包養“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徹底轉變“沒有錢就不治理”的被動狀態。深入實施了撫仙湖、洱海、滇池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攻堅戰,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局部趨好。2018年撫仙湖、瀘沽湖穩定在I類,洱海水質7個月II類、5個月III類,是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的年份,滇池的水質也有改善,由劣V類提升到了IV類,為30年來最好水平。加強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保護治理,全省主要河流出境跨界斷面的水質全面達標。

2019-08-12 10:41:02

阮成發:

三是打好凈土保衛戰,堅決守住云南這一方不可多得的美麗凈土。我們穩扎穩打,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了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逐級建立污染地塊名單,劃定了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面積5200萬畝。

四是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鐫刻在云嶺大地,擦亮云南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我們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全力推進國土山川大綠化、持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建立166個自然保護區、18個國家濕地公園、13個國家公園,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85%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還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0.9%。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由18個增加到39個,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等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2位,建成了4個國家生態文明包養網示范州市縣,1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8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

2019-08-12 10:41:42

阮成發:

我們深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云南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并以最高標準、最嚴制度、最硬執法、最實舉措、最佳環境,切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把云南真正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決定明年在昆明舉辦,這是對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國家賦予我們的一項重要使命。目前,我們已經配合國家組建了大會籌備的相關組織,正在全面積極開展相關的籌備工作,我們歡迎各位記者屆時參加大會。謝謝大家。

2019-08-12 10:42:03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云南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脫貧攻堅的任務十分繁重。現在離2020年越來越近了,請問云南采取了哪些“啃硬骨頭”的措施來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謝謝。

2019-08-12 11:03:41

陳豪: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謝謝新華社記者對云南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云南由于歷史、自然地理、教育、醫療等因素的影響,有很多地區長期處于貧困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我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剛才,我在開場介紹中也講到了這一點,2013年到2018年,全省累計有707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但是,就像剛才這位記者提問中說到的,云南仍然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省目前還有181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還有國家級貧困縣40個,脫貧攻堅任務仍然繁重。面對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我們采取了各種措施,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一是堅持省負總責、層層壓實攻堅的責任。強化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督戰機制,省市縣鄉村層層建立責任清單和工作臺賬,切實把“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制落到實處。每個深度貧困縣都由一名省級領導分工聯系,每個貧困村都有一支駐村工作隊,帶領、依靠群眾一起干,推動各項攻堅舉措落實。

二是精準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退出標準,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和飲用水安全硬仗。“兩不愁”問題已經解決,現在重點是要解決住房安全、醫療保障和教育保障問題,還有一部分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義務教育保障方面,重點抓好包養“控輟保學”責任落實,加強偏遠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失學輟學。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確保年底39.27萬戶4類重點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27.65萬戶非4類重包養點對象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近年來,我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讓將近100萬戶貧困家庭從山區搬到城鎮,幫助他們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發展環境。

基本醫療保障方面,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重保障,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和醫務人員配備,確保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證,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

飲水安全方面,今年全面解決24153戶、9945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三是實施分類精準施策,著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云南很多地方山高谷深,發展條件等都受到很大的制約。我們重點對這些深度貧困堡壘,特別是列為國家“三區三州”的怒江州、迪慶州,還有昭通市等一些深度貧困地區,在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包養素質提升、農村危房改造等方面予以重點攻堅,從組織領導、幫扶力量、政策舉措、資金投入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保障,精準施策、攻城拔寨。

四是整合各方面力量,聚焦脫貧攻堅強大合力。我們統籌整合財政的涉農資金,統籌調配現有資金項目,重點用于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有將近50個中央部門在云南定點扶貧,我們跟他們加強緊密配合。同時,上海、廣東兩省也對云南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兩省投入了很多資金,投入了很多干部力量,包括醫生、教師等方面的資源,來幫助云南實施脫貧攻堅。還有一批企業也進入云南開展幫扶。

五是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增強內生動力。扶貧不僅僅是“輸血”,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起“造血”功能,使他們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全面小康,往全面富裕方面邁進。這需要我們建立長效機制,增強內生動力,幫助他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已經脫貧摘帽的縣,我們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加大鞏固力度,防止返貧。還沒有脫貧的,從資金干部力量、政策舉措等方面全面加強,使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得到增強。

盡管我們脫貧任務還很重,但我們相信,有以習近平同 TC: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